- 发布日期:2024-12-20 03:27 点击次数:107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红艳
通讯员刘浩
儿时捡到的一块雨花石让他对化石产生了兴趣,8年间走遍多个省采集近万块古生物化石收藏研究……金陵中学附属初级中学初一学生孔弈涵痴迷化石,把自己玩成了专家。为了支持他的兴趣爱好,近日学校为他专门举办了“古生物化石和生物标本展”,让孔弈涵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化石背后的时光印记。
走遍各地,8年采集近万块化石标本
今年12岁的孔弈涵脸上稚气未脱,但是聊起化石,俨然是个小专家。“4岁时,我在路边捡到一块雨花石,发现那块雨花石很特别,中间有个小洞,后来问了老师,了解到原来是海百合的根茎留下的化石,当时觉得特别神奇,也是第一次接触化石,从此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化石。”
孔弈涵说,他父母并不是搞古生物研究的,因为他喜欢,就一直陪伴他,支持他。“一开始,妈妈带着我到六合雨花石的矿堆找各种石头,后来只要一有空就到南京周边以及其他的省去‘寻宝’。我也会报名参加一些由古生物专业老师带队的研学活动,再通过翻看书籍、查阅文献等了解相关知识。”孔弈涵说,8年来,他去了贵州、云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等很多省份寻找古生物化石的踪迹,采集了近万块化石,这些化石宝贝堆满了家里的一个房间。“现在只要看到某一种古生物化石,我就能知道它的年代,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岩层,判断里面会有什么类型的化石。”
六合的雨花石,湖南山区的石灰岩,福建高岭土矿堆的琥珀、贵州角石、云南帽天山的莱德利基虫……问起哪一个是自己最喜欢的藏品,孔弈涵觉得每一块都特别珍贵,因为每一块都来之不易。“这些化石都产自比较偏僻的山区或者湖边、海边,每次收工回家都是一身土。记得有一次在湖南找中华莱德利基虫,当时刚下过雨,山路上全是泥,我们徒步2公里到达目的地时胶鞋已经看不清了,之后花了2个小时才终于找到化石,特别不容易。”
除了古生物化石,孔弈涵还对各种昆虫充满兴趣,平时自己也会制作各种昆虫标本。“我对昆虫的热爱始于刚会走路不久。昆虫的世界充满了神秘,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模式让我着迷。”孔弈涵说。
支持兴趣,学校为他举办个人展览
“新初一入学的破冰交流中,他曾说自己特别喜欢研究古生物,他的化石宝贝堆满了家里的一个房间。假期里,同学们都是去旅游景点放松娱乐,他却是跟着父母和一些爱好者去很多偏僻的地方去寻宝。”学校副校长倪长娥说,说者无意,听者用心。孔弈涵的班主任把他这一特别的兴趣爱好反馈给了学校课程教学处的老师。了解到孔弈涵和他的化石情缘后,老师们就萌生为他办展的想法。在与孩子和家长做了深入沟通后,由孔弈涵班级的班委会策划,学校就为他个人举办了这次“古生物化石和生物标本展”,并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记者看到,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各种化石、矿石,还有孔弈涵自己制作的昆虫标本,展品数量达到五六百件。在展品周围还有各种精心设计的展板,给学生们科普各种化石、昆虫等相关知识。
每到中午展览开放时间,展览室里就挤满了参观交流的学生,孔弈涵就化身为讲解员,每一件展品叫什么?来自哪里?研究价值是什么?只要有人来参观,他都会如数家珍,给大家一一介绍。
一位参观的学生说:“在矿石展区,我看到了许多新奇的矿石,有绿水晶、火山石、黑曜石等一些矿石。有一些水晶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常明亮;而火山石的表面是粗糙的,有许多孔洞,让我长了见识。”
感染了同学,也更坚定自己的热爱
孔弈涵说:“看到同学们问这问那,我特别有成就感,就想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与更多老师和同学分享,也希望他们和我一起通过了解石头与昆虫,近距离地感受生物界的美丽与神奇。”
孔弈涵告诉记者,刚开展时,班上有一位同学就因为听了他的介绍,对化石产生了兴趣,上周他们就约好了一起到句容采菊石。“虽然过程有些波折,但是最终当我们采到化石时,那种有同学一起分享成果的喜悦是抑制不住的,太开心了。我希望未来有更多同学跟我一起背上背包,带上昆虫盒和地质锤走进大自然,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爱护和热爱大自然,一起探索和领略这个了不起的奇妙世界。”
倪长娥说,孔弈涵同学的“古生物化石和生物标本展”,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是生物课堂的延展性学习,也是一记响亮的“集合哨”,这哨声吸引了纷至沓来的参观者,激荡了此起彼伏的脑力波,学校将发掘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将自然界和博物馆搬进校园,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影响学生,这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教育,促进生命自然生长,让教育自然而然。
一场展出,也让孔弈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热爱。他说:“我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未来希望能报考古生物相关专业,从事古生物研究,为推动学科发展作出贡献。”